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和各地巡视情况不断公开和一些违纪违法官员相继“落马”,巡视巡察工作逐渐成为群众热议的话题、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形象地称巡视巡察为“政治体检”,为“治病”提供参考、开出良方。
2019年以来,湖南省国资系统围绕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为重点,围绕国有企业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坚持政治巡察定位,使之成为党内监督的“前哨”、发现问题的“尖兵”、从严治党的“利剑”,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至2020年底,省委、省国资委党委分别对12户省管企业、8户委管企业开展了巡视和巡察,通过建立挂钩督导、定期调度、工作约谈“三项机制”,推动各国有企业党委主动整改问题,目前省属国有企业巡视巡察问题整改率、问题线索处置率均达到90%。
画好“设计图”
把准国企脉搏精准巡察亮剑
2019年6月,省国资委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负责对巡察工作进行全面谋划,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姚来英担任组长,省国资委党委委员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流程规划,参考借鉴省委巡视相关制度、流程,吸纳省直兄弟单位经验,结合省国资委实际研究制定了《中共湖南省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开展巡察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湖南省国资委党委巡察工作流程》,为党委巡察工作画好“设计图”。
去年初,省国资委党委就提出了全年巡察工作总计划,明确巡察具体轮次、时间安排、巡察对象、经费保障等总体要求。省国资委巡察办针对每轮次巡察制订具体工作方案,确定巡察组成员配置、工作内容、经费预算、培训组织、进点撤点安排、巡察汇报、意见反馈等具体事宜,并指导各巡察组进一步细化制订更为详实的实施方案,将任务一一分解落实到每位组员、每个时间节点。
术业有专攻。巡察监督亦如行军作战,必须集中优势兵力。省国资委党委针对国有企业巡察工作实际,从省属监管企业党建、人事、纪检、财务、审计、法务、工程建设等7类岗位中,挑选政治过硬、专业精通、具有较强文字综合能力的党员干部建立巡察工作人才库,既为巡察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又着力将人才库打造成培养、锻炼、考察干部的“熔炉”和平台。
在实际操作上,对标对表省委巡视,规定流程一丝不苟、规定动作一个不漏、规定报告一个不少,力求“形神”兼备不走样,坚决维护政治巡察严肃性、规范性。同时,体现自身特色,较好形成巡前信息共享、巡中问题共研、巡后成果共享的高效协作工作格局。
善用“探照灯”
深挖病灶开出 “体检”报告
号准“脉”,才能查准“病”,发现问题是巡察工作的生命线。肩负着省国资委党委的信任,巡察组在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政治体检“显微镜”和“探照灯”作用,找出潜藏在企业内部的“苍蝇”和“蛀虫”。
省国资委系统聚焦“四个落实”,着力找出企业“病灶”。省国资委党委巡察工作由点及面,先确定1户委管企业党委作为对象启动第一轮巡察,先行试点摸索方法,再组建三个巡察组对4户委管企业党组织启动第二轮巡察。至2020年底已启动第三轮巡察,实现对8户委管单位巡察全覆盖。
在巡察过程中,巡察组对被巡察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逐一面谈,并采取调阅资料、明察暗访、受理信访举报等多种方式,全面深入了解被巡察企业存在的问题,全面梳理,形成巡察报告,也确保巡视工作定位越来越准确、任务越来越清晰、作用越来越突显,为执纪监督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帮助。
海外投资存在风险,重大项目投资造成重大损失,部分企业存在违规招投标等重大风险情况……政治“体检”报告,让企业“一把手”和班子成员认清了经营发展乏力的“病根”,开出的“药方”为企业做好巡察整改指明了方向。
此外,针对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以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求,巡察组对企业重大风险防控、对外投资、国有资产营运及保值增值等事项进行重点监督。
对症下药,被巡视巡察的省属国有企业针对巡视巡察反馈问题,逐一整改,逐步修订完善和制定各项规定制度,涉及党的建设、选人用人、招标投标、财务管理、项目建设等重要领域。
攻克“风险点”
动真碰硬提升国资监管水平
整改是政治巡视的“后半篇”文章,直接决定着政治巡视的实际效果。按照规定,每一轮巡视巡察结束后,省委巡视组、省国资委巡察组要向被巡视巡察企业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反馈意见,对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点名通报。
去年3月27日,十一届省委第七轮巡视省国资委部分监管企业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上,逐一点名戳麻骨,严肃批评进度慢、打折扣等问题,要求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实。姚来英亲自约谈巡视整改滞后的3户企业主要负责人。
“真巡真改、动真碰硬”是许多企业负责人听了省委巡视组、省国资委巡察组反馈意见后的最大感受。巡视巡察反馈的问题,公开透明、一针见血,不回避、不遮掩,一些问题点名道姓直接曝光,体现了动真碰硬不留情面。交水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方联民直言:“不怕暴露问题,这样恰恰能让工作进一步规范,对下一步发展大有好处。”
针对查出的问题,省国资委党委积极推动一体落实“两个责任”,树立问题、目标、结果三个导向,制订问题、责任、措施三张清单,建立挂钩督导、定期调度、工作约谈三项机制,促进企业抓好巡视巡察问题整改。
三轮巡察共发出立改通知30份,交办立即整改问题90个,全部按期整改到位。第一轮巡察反馈的164个问题,已整改完成159个,清理或退回违规发放津补贴24.56万元,重大问题整改追回资金1.2亿多元,责任追究25次。第二轮巡察反馈的320个问题,整改完成287个,推动建章立制251个。第三轮巡察发现问题195个。
此外,对十一届省委第七轮被巡视省管企业党委的巡视反馈意见进行了梳理分类,建立问题台账,明确相关处室牵头督导销号,指导企业整改工作。截止2020年12月底,12户企业巡视反馈的696个问题已完成整改671个。
“打一仗,进一步”。省国资委党委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定力和坚决态度,认真梳理、提炼、归纳、总结巡视巡察工作的实践,向强化巡视成果运用集中发力,着力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水平。巡察组积极向省国资委党委建言献策提出20条建议,大部分均被采纳并取得良好效果。
比如,针对巡察组提出的企业普遍存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委党委今年投入资金300万元,建立了企业“三重一大”决策信息监管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企业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情况;针对企业存在的大量对外投资不规范问题,省国资委党委深入研究,根据巡察组意见堵塞漏洞、完善程序,修订出台了新的监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切实避免发生“灰犀牛”“黑天鹅”等重大或系统性风险;采纳巡察组建议,启动对湘绣研究所和工艺美术所体制机制改革工作。
高举“戒律尺”
筑牢拒腐防变的“廉洁线”
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工作围绕国有企业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坚持稳中求进,注重协调联动,着力精准监督,锻造优良党风政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有腐必惩,有案必查。据统计,省国资委系统去年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受理信访举报1027件,立案16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5人,其中撤职以上重处分37人。
省国资委党委围绕管党治党压实主体责任,把国有企业党委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情况纳入监督检查重点内容,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为重点,针对各企业党委落实主体责任方面的突出问题,省纪委监委联系室、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与企业班子成员进行点评式提醒谈话200多人次,推动“一岗双责”落地落实。
对标省委要求,省国资委出台国有企业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具体措施,从改进工作考核、材料报送等10个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加大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消极应付、冷硬横推、效率低下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查处力度,督促整改各类问题26个,纠治“四风”更加扎实有效。
为增强警示教育“仪式感”,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印发系统典型案例通报,抓住干部任前谈话、节假日前夕等时机,以“痛感”教育为干部“醒脑”,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持续涵养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不仅如此,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工作聚焦省管企业重组整合、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重点企业改革脱困、国企剥离办社会职能等国有企业重点改革发展任务,盯住“一把手”、领导班子成员这个“关键少数”,推动省国资委修订国有企业公司章程模板、监管企业党委会议事规则参考模板等文本,制定省属企业决策事项清单模板、省属企业违规经营投资损失责任追究组织实施工作程序、在省属监管企业实行国资监管提示函和通报制度等文件,制度的笼子扎得更加严密、更加有效。
当新年的阳光照亮苍穹,历史开始落笔新的一页。站上“十四五”的首战之年,全省国资系统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扎实的作风、更有力的举措,与时俱进推动巡察向纵深发展,加强监督,倒逼改革,一以贯之提质效、显成效,在“三高四新”主战场彰显国资国企新作为。
责编:马菀倬
来源:国资潇湘